原有的优质内容站点,影响并不会太大。
36氪创始人刘成城 内容创业的天花板,在于品牌 刘成城(36氪):内容创业发展的临界点,在于媒体能否成为一个品牌。而当内容成为入口的时候,它就会有很多可能。
换句话说,能不能把一件事情产品化。 新媒体创业已经从早期的内容迁移,到目前形成独立的商业模式。 现在整个对于用户的分析维度、数据整理,都以变现这个角度去考虑。
张强(蜻蜓FM):作为一个互联网的音频平台,其实早期的时候一直在做转型。 比如说把50位最顶级投资人的朋友圈地址栏做成一个信息,我都每天会看,我就知道他去哪家公司了,这就是资讯的价值,如果定99块钱一定有人买。
知识分子CEO纪中展认为内容创业天花板是需要被打破的,“当内容成为入口的时候,它就会有很多可能。
不论是传统媒体人跳槽创业,还是外行人进入这一行业,大部分的新媒体已经完成了对媒体产业的重构。 2015年全国私人影院由200家发展到了2 500家,2016年更是超过6000家。
以近年来火热的网络综艺节目为例,优酷在“头部内容”获取上,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有时候,风口来得太早未必是一件好事。
当农夫山泉把自己变成一家设计公司,拿到国际设计金奖,又花大价钱拍摄广告时,味全果汁则换了包装,任由消费者恶搞,却把每个月的销售额增长都稳定在20%以上。 该报告预测,未来三年,中国视频付费用户的年复合增长率将超过40%,而电影票房的年复合增长率只有5%至10%。
废钞开始
他规定,员工下班后留在公司里看书会有50元补贴,周六周日留在公司学习则每天补贴250元。 分众化:90后的兴趣爱好更加分散,除了传统主流的文娱内容外,他们对小众领域的关注度也较高。可见,“性价比”较高的影视内容,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亏损风险,也是较好的投资标的。新一波整合的出发点在于场景获取,以BAT为代表的互联网公司正在注意到电影院聚集受众和用户的场景价值,因此将很有可能以强大的资本力量参与到新一轮院线整合大战中来。 在大娱乐时代,传统的方式正在被抛弃。 销售端就是指播出和发行,比如影院、视频平台、互联网电视,他们对播什么内容有很高的话语权,因为他们是直接面对观众的终端,是非常重要的分销渠道。但这挡不住影视公司蜂拥冲上新三板的浪潮。 第一,用户群体的变化对文娱消费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这类平台的终极走向应该不是靠补贴横向做大并拓展产品销售的外延